G01 的特點:運動軌跡:刀具嚴格沿直線移動,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是兩點之間的短直線距離,確保加工出的平面、臺階、斜面等特征符合直線精度要求。速度控制:運動速度由進給速度指令(F 代碼)指定(單位通常為 mm/min 或 mm/r),且受 F 值嚴格控制,而非機床的比較大速度(與 G00 的快速移...
G00 的關鍵特性:運動速度:速度由機床廠家預設(通常為 3000~15000mm/min,不同軸可能不同),不受進給速度指令(F 代碼)控制,是刀具在非切削狀態(tài)下的快移動速度。運動軌跡:多數(shù) CNC 系統(tǒng)中,G00 的運動軌跡為 “折線”(各軸以各自快速度移動,先到達目標的軸會提前停止,等待其...
1. 自動測量刀具參數(shù),消除人工誤差刀具長度測量:通過對刀儀的接觸式傳感器,自動測量不同刀具的長度差異(如 1 號銑刀與 2 號鉆頭的長度差),并將數(shù)據(jù)直接傳輸?shù)?CNC 系統(tǒng)的刀具長度補償參數(shù)(H 代碼)中,無需人工用 Z 軸設定器測量和輸入。刀具半徑測量:對銑刀、鏜刀等刀具,自動測量其實際半...
一、X/Y 軸對刀工具(找正工件邊緣或中心)用于確定工件在水平方向(X/Y 軸)的基準點(如邊緣、對稱中心),工具包括:1. 機械尋邊器(又稱分中棒)結構:由剛性柄部和可浮動的探頭組成,探頭與柄部通過彈簧連接,存在微小間隙(約 0.01mm)。原理:主軸帶動尋邊器旋轉(zhuǎn)(500~1000r/min...
一、消除 “刀具 - 工件” 位置偏差,保證尺寸精度刀具與工件的實際位置關系是加工的基礎,但以下因素會導致二者位置存在天然偏差: 刀具差異:不同刀具的長度、半徑不同(如 10mm 立銑刀與 8mm 鉆頭的刀尖位置不同);裝夾誤差:工件裝夾時,其基準點(如工件坐標系原點)與機床坐標系的相對...
一、原理:解決 “刀具半徑與零件輪廓的偏差”假設用一把半徑 5mm 的立銑刀加工一個邊長 100mm 的正方形零件: 無補償時:若按圖紙輪廓(正方形邊長 100mm)編程,刀具中心會沿正方形邊界移動,實際加工出的正方形邊長為 100mm - 2×5mm = 90mm(因刀具半徑向內(nèi)側(cè)偏移...
在數(shù)控加工中,主軸轉(zhuǎn)速(常用代碼 S 表示)的單位是轉(zhuǎn) / 分鐘(revolutions per minute,縮寫為 r/min 或 rpm),這是全球通用的標準單位, “主軸每分鐘旋轉(zhuǎn)的圈數(shù)”。 主軸轉(zhuǎn)速直接影響切削效率和刀具壽命,其數(shù)值需根據(jù) “刀具材質(zhì)、工件材料、加工方式” 綜合...
一、單位類型及適用場景1. 毫米 / 分鐘(mm/min)或 英寸 / 分鐘(in/min)—— 通用的 “距離 / 時間” 單位這是絕大多數(shù)數(shù)控加工場景的默認單位,表示 “刀具(或工件)每分鐘沿進給方向移動的距離”,單位符號分別為 mm/min(毫米 / 分鐘,全球主流)和 in/min(英寸...
一、基礎設定方法:手動對刀(適合簡易加工,無需額外設備)手動對刀是通過 “尋邊器”“百分表” 或 “試切法” 手動測量工件基準點,操作簡單,適合中小批量、精度要求不高(IT7~IT8 級)的加工場景,常見于普通 CNC 車床、銑床。1. 工具尋邊器:分為機械尋邊器(精度 0.01mm)和光電尋邊...
一、基礎設定方法:手動對刀(適合簡易加工,無需額外設備)手動對刀是通過 “尋邊器”“百分表” 或 “試切法” 手動測量工件基準點,操作簡單,適合中小批量、精度要求不高(IT7~IT8 級)的加工場景,常見于普通 CNC 車床、銑床。1. 工具尋邊器:分為機械尋邊器(精度 0.01mm)和光電尋邊...
一、機床坐標系的要素(構成基礎)機床坐標系由 “原點”“軸方向”“行程極限” 三個不可變要素構成,這些參數(shù)在機床出廠前通過硬件標定(如光柵尺零點、機械擋塊位置)固化到 CNC 系統(tǒng)中,用戶無法隨意修改。1. 機械原點(坐標原點)定義:機床坐標系的 “0 點”,是機床各軸運動的基準參考點,通常由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