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遺工藝入店:中式裝飾店成傳統(tǒng)文化“活展臺”
點翠的瑩潤流光在燈光***轉,花絲的精巧紋路在指尖綻放,絨花的柔美元素點綴在裝飾畫中……這些曾只能在博物館櫥窗里見到的非遺技藝,如今正走進多家中式裝飾店,以“老手藝+新設計”的姿態(tài),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家居新選擇。這種“非遺進門店”的模式,不僅讓傳統(tǒng)工藝煥發(fā)新生,更讓中式裝飾店從“銷售場所”升級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“活展臺”,推動非遺美學融入日常家居生活。
非遺工藝為中式裝飾注入深厚文化內核,成為門店吸引消費者的“核心競爭力”。在北京某中式裝飾店的“非遺專區(qū)”,一組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靈感的復刻系列擺件,一經上架便引發(fā)關注。這組擺件由非遺傳承人全程參與制作,采用花絲鑲嵌、點翠、寶石鑲嵌等多項傳統(tǒng)工藝:花絲匠人以0.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出鳳冠的輪廓,點翠藝人用精選的翠鳥羽毛粘貼出層次感,***鑲嵌上仿天然寶石,還原出明代宮廷飾品“材美工巧”的精髓?!耙郧爸辉诩o錄片里見過這些工藝,現在能近距離看、親手摸,還能買回家當裝飾,特別有意義?!鼻皝泶蚩ǖ南M者王女士說,她**終選購了一件小型花絲屏風,“放在書房里,既能裝飾,又能向孩子介紹傳統(tǒng)文化”。
除了宮廷技藝,地方特色非遺也在中式裝飾店占據一席之地。南京某門店聚焦絨花技藝,將這一始于唐代的“宮廷貢品”工藝轉化為家居單品:匠人以蠶絲為原料,通過“刷絨、勾條、傳花”等十多道工序,制作出牡丹、玉蘭等造型的絨花裝飾畫、擺件,不僅保留了絨花“榮華富貴”的吉祥寓意,還通過尺寸優(yōu)化,適配現代家居的擺放需求。為了讓消費者更深入了解工藝,門店還邀請絨花非遺傳承人定期駐店,現場演示絨花制作過程,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體驗,“讓孩子親手做一朵絨花,比單純說教更能讓他們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”,一位家長表示。據門店統(tǒng)計,搭載非遺元素的裝飾產品銷量同比增長超40%,其中年輕客群占比提升至65%。
創(chuàng)新表達則是非遺工藝“走進生活”的關鍵。90后設計師團隊對傳統(tǒng)工藝進行年輕化改造,讓非遺裝飾既保留文化基因,又符合現代審美。例如,將點翠技藝與現代珠寶設計結合,開發(fā)出可作桌面裝飾的鳳冠胸針,小巧精致的造型適配小戶型家居;用3D打印技術優(yōu)化花絲鑲嵌的內部結構,在不改變外觀的前提下,降低產品重量與價格,讓更多消費者能接受;甚至將絨花元素融入窗簾、抱枕等軟裝飾,讓非遺美學滲透到家居的每個角落?!胺沁z不是博物館里的‘老古董’,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‘美學家’?!痹O計師團隊負責人表示,他們的目標是讓非遺工藝“既好看,又好用”。
此外,業(yè)態(tài)融合也在拓展中式裝飾店的消費場景邊界。部分門店打造“美學空間綜合體”,將非遺裝飾與茶香、瓷藝、書法等元素融合,設置茶歇區(qū)、手作體驗區(qū):消費者可以在選購非遺擺件后,到茶歇區(qū)品一杯中式茶飲,感受“茶與器”的搭配之美;也可以參與門店舉辦的非遺手作工坊,親手制作簡單的絨花、剪紙裝飾。這種“一站式”的文化體驗,讓中式裝飾店不再是單純的“賣場”,而是成為傳遞中華文脈的“生活空間”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非遺與中式裝飾的結合,不僅為傳統(tǒng)工藝找到了市場化路徑,也為家居市場注入了文化活力,未來有望成為中式裝飾行業(yè)的主流發(fā)展方向。